当前位置: 法苑文化 -> 文体生活

散文:常回家看看

  发布时间:2013-07-11 18:28:18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20137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给了老年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这说明国家对老年人精神层面需求的重视,而从另一个方面又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儿女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忽视,以及孝道在当今社会的缺失。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没有养老体系的,父母年老了,只有依靠儿女生活,那时候家里的长辈,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子女要服从长辈的命令,对长辈要“敬”要“顺”,不能违背长辈的意愿,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儿孙绕膝,其乐融融,老年人尽享天伦之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小型化趋势日趋明显,“空巢”家庭呈现逐渐增多之势,因“空巢”而衍生出的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也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养老体系的建立健全,老年人普遍有了养老保险,城市里的老人有退休金,农村的老人也开始有了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养老体系的变化,让儿女们感觉老人不缺钱花,不愁吃穿,身体也不错,不需要我们的照顾,而恰恰忽略了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使老人感到孤单、寂寞。所以才会有了今天的用法律来约束“孝心”。但是,法律真的能约束感情吗?什么叫“常回家”,谁来监督执行,父母会控告子女吗?违法了最后又能如何处置?靠法律强制的探望能有亲情吗?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唯有使儿女对父母生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问世间什么样的爱是永恒不变的,那无疑是父爱和母爱,这份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家庭是一棵大树,老人是树根,儿女是枝叶,小孩子是花朵、果实,要想这颗大树枝繁叶茂,就一定要给树根浇水,施肥,因为树根如果缺少水份、养份,那么这颗大树就会枯黄而死。所以,在家庭里只有孝敬老人,家庭这颗大树才会根壮叶茂,果实累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永远把孝亲摆在第一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更是公共利益的价值选择,小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知道如此,我们人类呢?孝敬父母不需要惊天动地,也不用花太多的钱,只需要常陪陪父母,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父母多交流,说说知心话。同时,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让父母放心;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让父母安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父母开心;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担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自己的的人生留有遗憾,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不要让老人的晚年觉得孤独,当我们“敬”父母,“爱”父母的时候,孩子在旁边,看到了,学到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