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法治大戏《底线》讲述了三代法院人投身法治建设,在一件件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司法案件中,坚守法治底线、传播公平正义的动人故事。相信剧中的案件和人物给电视机前的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精彩的剧情也吸引了不少虎林法院干警开启追剧模式,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观后感吧。
立案庭——杜志强
第一次因公追剧的感觉就是,这哪里是在看电视剧,这分明就是看自己上班时的监控录像。
比如一手抱娃一手劝架,在当事人之间左右逢源;比如运用大调解术,与当事人单独做工作;同事之间“相爱相杀”,挨骂时“一唱一和”;还有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法官就两种情况,一种白头发,一种没头发;当事人的钞票不能拿,衣服不能要,咖啡不能喝。这一幕幕就是法院工作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我作为虎林法院立案庭的员额法官,方远庭长口中的没头发的,更是对此感同身受。
立案庭作为法院的窗口单位,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当事人、跟现实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打交道,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从当事人踏入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一瞬间,立案庭就作为排头兵和服务员迎了上去,从接手诉讼材料到指导当事人网上立案,从与民事、行政、执行部门的内部案件衔接到与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的外部协助,从诉前调解到小额速裁,从审判庭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我们立案庭和诉讼服务中心的身影,到处都是我们的办公室。
虽被谑称为“法院看大门的”,但是我深知为党和人民看好、看住这个大门的重要意义。
《底线》为什么叫《底线》,法院人的底线是什么,细刷之后,我发现,该剧的“于欢案”、“江歌案”“主播案”等等一系列的案件中,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是法律的底线,法官的底线,法律人的底线,法治社会的底线。这些改编自真实案例的故事,活生生血淋淋的告诉我们:中国的法院,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的政法机关,本质上是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的核心环节,是为社会的整体利益负责的。在这个过程中,起诉、审理、判决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是要以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原则为准绳的,任何个人、团体的小利益,包括司法部门本身的想法和诉求,都要放在全社会的整体视角去考量。
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名法院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法、心中有民、心中有纪,要进一步增强对党忠诚的政治站位和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