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文化铸品】虎林法院开展“放下手机 拿起书籍”图书推荐活动(三)

发布时间:2025-08-14 09:11:46


用指尖滑动屏幕的阅读时代
您有多久没有闻过书籍的油墨香
当屏幕蓝光遇见泛黄书页
您是否还记得少时奋进的模样

法官书架上隐藏的秘密
那是裁判文书里
未写尽的点点星芒

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的深度

感受虎林法院干警的精神世界





       推荐词:“一册阅尽司法千年。通过文物与档案的立体呈现,为‘创文化根基、创历史自信’提供鲜活素材,让法治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在追寻法治文明踪迹、洞察司法历史演进的求知之路上,《中国法院博物馆》是一把不可多得的珍贵钥匙。这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博物馆精心打造,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史佳作。
       书中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法院博物馆的丰富内涵,带您领略馆内诸多珍贵藏品。从记录中国现存最早诉讼判决书、被誉为“青铜法典”的西周中期青铜铸器,到代表中国古代法律鼎盛时期水平的《唐律疏议》《明会典》《大清会典》等古籍善本,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国徽、审判林彪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时法官使用的名章等,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司法发展的故事。
       它以清晰的脉络梳理了中国审判历史的发展进程,从古代司法文明的起源,历经各朝代司法制度的变迁,到近现代人民法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与发展,让您清晰洞察中国司法体系如何一步步发展至当下。同时,书中对各个时期重大案件的解读,深刻剖析了案件背后的法律适用、社会影响以及推动法治进步的意义。
       对于法院人而言,阅读此书,恰似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历代司法先辈对话,能汲取丰富的专业智慧,加深对法律条文演变、司法实践发展的理解,极大地拓宽专业视野,挖掘专业深度,为当下的司法工作提供深厚的历史借鉴。





       在司法工作的繁忙日常里,青年干警常常在堆积如山的案卷、高强度的庭审节奏中奔波,疲惫与迷茫不时涌上心头。此时,《人间值得》恰似一抹温暖的光,为我们照亮心灵的角落,传递治愈与希望。
       作者中村恒子,这位90多岁仍坚守岗位的心理医生,用平实质朴的文字,将自己跨越世纪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高深的理论,而是以长者的视角,分享如何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生活困境。她告诉我们“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这种从容豁达的态度,为在高压下工作的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为青年干警,我们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常常因追求完美而给自己施加过多压力。阅读《人间值得》,能让我们学会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与挑战,以更包容的胸怀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它提醒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帮助他人时收获的微笑,都是人间值得珍惜的美好。
       放下手机,翻开这本书,在字里行间感受生命的温度,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相信它会让我们在司法之路上,以更从容的姿态,发现人间值得奔赴的万千风景。




       《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为脉络,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宗教典故,构建出独特的“马孔多”世界。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下,失眠症蔓延、美人儿蕾梅黛丝抓着床单升天等奇幻情节,与现实的战争、权力斗争交织,探讨了时间循环、家族命运、文明兴衰等深刻主题。阅读它,能感受文字的瑰丽想象与历史厚重感,适合喜欢深度文学作品、探索人性与命运的读者。





       在法律人的成长道路上,《法治的细节》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是每一位青年干警不可错过的佳作。作者罗翔从刑法学专业视角出发,将苏格拉底、方孝孺等历史人物的法治故事,与张玉环案、药家鑫案等现实案例巧妙结合,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探讨法治的本质、正义的内涵、人性的复杂,帮助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与感悟。
       这本书不仅是对法律知识的深度剖析,更是对法律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书中关于“程序正义”“疑罪从无”等法治理念的论述,能帮助青年干警树立正确的司法价值观,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面对复杂的案件和当事人,书中的思考方式与人文关怀,也能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避免陷入机械司法的困境。
       作为青年干警,我们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阅读《法治的细节》,能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静下心来思考法律的价值与意义,提升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更好地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有温度的司法实践,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