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文化铸品】虎林法院开展“放下手机 拿起书籍”图书推荐活动(六)

发布时间:2025-09-17 09:09:28


用指尖滑动屏幕的阅读时代
您有多久没有闻过书籍的油墨香
当屏幕蓝光遇见泛黄书页
您是否还记得少时奋进的模样

法官书架上隐藏的秘密
那是裁判文书里
未写尽的点点星芒

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的深度

感受虎林法院干警的精神世界




       《审判》以其独特的荒诞感和思辨深度,迫使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进行一场关于法律、权力、人性与生存意义的深层拷问。小说主人公约瑟夫莫名被捕,却仍能自由生活,始终无法知晓罪名,也无法真正进入审判程序,最终在绝望中被处决。这种“欲加之罪”的无力感和司法系统的疏离感,看似与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相悖,实则从反面深刻警示我们程序的至关重要、权利保障的不可或缺,以及司法在追求实体正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化风险。
       这对于我们青年干警而言,是一次震撼心灵的“反向”职业启蒙。它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手中审判权的神圣性,以及每一个司法行为都可能深刻影响当事人的命运和他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仰。阅读《审判》,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性思维,时刻警惕机械司法,永葆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人的关怀。
       诚然,阅读《审判》的过程或许并不轻松愉悦,它需要耐心与思考。但正是这种“不轻松”,才能有效对抗手机带来的浮躁与浅薄,训练我们深度工作的能力,锤炼坚韧的意志品质。让我们暂时放下手机,拿起这本《审判》,在卡夫卡建构的迷宫中,重新审视法律的边界、职业的初心与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坚定地做一名清醒、温暖、有力量的法律人。





       当长白山的积雪覆盖了林海,当牡丹江的寒风裹挟着硝烟,《林海雪原》用滚烫的文字,为我们还原了一段在冰天雪地里燃烧的英雄史诗。
       这部以东北剿匪斗争为背景的红色经典,字里行间都跳动着热血与豪情。杨子荣乔装打入匪巢时的智勇双全,“小分队”在林海雪原中踏雪追敌的坚毅果敢,让我们看到英雄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在家国大义面前,选择将恐惧深埋心底,用信念化作破冰的利刃。书中没有平铺直叙的歌颂,却让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周旋都充满张力——无论是威虎山智取匪首的惊心动魄,还是战士们在雪地里嚼着冻窝头仍高唱战歌的乐观,都让“英雄”二字变得可感可触。
       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更是对勇气与信仰的生动诠释。当我们跟随小分队的足迹穿越茫茫雪原,会明白所谓英雄气概,不过是平凡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在和平年代读《林海雪原》,那些在风雪中挺立的身影,恰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勇气之路。
       翻开这本书,你会被雪原的壮阔震撼,更会被英雄们的赤诚打动。这不是一本尘封的往事记录,而是一曲永不过时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在岁月流转中,始终记得:有一种力量,能穿透严寒,温暖人心。




       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因为这部作品中对“坚持”与“担当”的诠释,与我们青年干警扎根司法岗位的追求高度契合。
       书中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为代表的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始终坚守对生活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即便面对挫折也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让我联想到司法工作的本质——我们或许每天面对的是繁杂的案卷、重复的流程,但每一份文书、每一次调解、每一场庭审,都关系着当事人的权益与社会的公平。就像孙少平在煤矿中依然坚持读书、思考,我们也需要在琐碎的工作中保持初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对待每一个案件。
       更触动我的是书中对“共情”的展现:田晓霞作为记者对底层群众的关怀,孙少安对村民的责任,都提醒我们司法不仅是法条的适用,更是对人的关怀。作为新考录干警,我们既要精准掌握法律知识,更要学会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理解他们的困境,用有温度的司法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质朴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藏于平凡,坚守成就价值。它让我明白,未来的司法之路或许平凡,但只要我们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以执着的态度对待工作、以真诚的同理心对待群众,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属于法院人的“不平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