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人,解民愁,化恩怨,百姓甘苦冷暖挂心间,公字为先正气顺民愿;有这样一种人,举起的是公正的砝码,筑起的是一座执法的山;有这样一种人,他用自己的学高身正、善良真诚和对法治理念的不懈探求,将是非曲直明细辨,将干戈化帛俱欢颜。
无疑,邹碧华就是这样一种人。他用一生的行动切实践行了“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深刻内涵。人们由衷敬佩。他是庭前独角兽,他是甘愿为祖国的事业而奉献生命的人。他用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司法事业的赤子之心,在司法事业丰碑上镌刻了浓重的一笔。这一笔令人敬佩,这一笔发人深省,令人不可自拔。
我记得我看过这样一篇报道,邹碧华离开的第五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这位可敬的男人最后一程。已经十岁了的小铭和他的爷爷奶奶相携而来。小铭五年前身患白血病被亲生父母抛弃,爷爷奶奶为了帮他治病,以小铭的名义将他的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是邹碧华力主的判决改变了小铭的命运,温暖了他们整个家庭。小铭哭着说,“听说邹伯伯走了,我和爷爷奶奶说,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没有他,我恐怕都活不到今天。”
从这段文字里,我读到了邹碧华用对每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法律真正的强大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我也不禁想起忙碌在基层法院的我们,冒着瓢泼大雨为当事人送达;天刚蒙蒙亮,便坐上了去追查被申请执行人的车;逢年过节去回访困难当事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问候……一桩桩、一件件,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去继承和弘扬邹碧华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一点一滴之间,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去努力成为“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绝非冰冷的法律适用者。”
而今天,我们学习邹碧华精神,就应该学习他用创新的思维去不断提高审判工作质效,用真诚和坦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用恒心和细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周到、贴心的服务。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的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或许这句话放在这里并不那么恰如其分,但是,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但是,美好的事物是永恒的。只要你永远想着他,永远和他交流,他就是永恒的。我们该做的是继承,因为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我们该做的是努力,因为不懈的努力终将不负先驱者的殷殷期望,终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有这样一种人,他用生命教会我们要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努力做一名有良心的法官;教会我们要敢于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披荆斩棘,不断开拓进取;教会我们应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自觉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教会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去关注国家司法事业,并把推进国家司法改革事业作为终身目标、终生信仰,不计毁誉的担当。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如邹碧华一般追求卓越、不计毁誉、敢于担当的楷模们,正在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敢于人先的创新,这样才不负先驱者们的殷殷期望。
同志们,行动起来吧,司法改革事业的号角,已然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