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开阔思路 创新方法“六个强化”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

开阔思路 创新方法“六个强化”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

  发布时间:2012-11-28 13:22:57


                                  开阔思路  创新方法“六个强化”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

    几年来,虎林市法院在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法院热点、难点及重点工作,坚持为大局服务、为司法决策服务、为审判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深化认识,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完善考核,坚持“围绕审判搞调研,搞好调研促审判”,全面履行职能,构建了“大调研”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调研文章200余篇,在全市年终调研目标管理考评中始终位居基层法院前列。2011年,我院葛海波同志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调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夯实队伍思想基础

    思想决定实践,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能做好调研工作。我院现任领导班子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针对过去个别干警忽视调研工作,认为调研工作可有可无,对调研任务消极应付的思想,院长及主管副院长从抓干警的思想认识入手,在干警大会上多次强调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干警充分认识到,法院必须要立足审判搞调研,发现和解决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调研成为法院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工作良性循环。转变干警对调研懈怠的思想,为进一步做好调研工作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并形成了巨大的前进合力。

    二、强化学习,加强保障,提升队伍调研水平

    以学习培训作为抓手把调研工作摆到了法院工作的核心位置。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提升物质保障能力。建立资料室、阅览室,增加学术刊物、学术书籍的数量,为调研人员配备必要的资料、图书;每年为全体审判人员订阅《人民法院公报》、《司法文件选》以及《人民司法》、《中国审判》等,保证人手一份。同时,加强网络建设,便于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各法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我院调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整体调研水平。挑选有写作功底、有丰富审判理论与实践经验、能静下心写作的人员从事研究室工作,并不定期派员参加上级法院以及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组织的写作培训和法律研讨班,以提高专业调研员的调研水平。院党组在重视专业调研队伍的素质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兼职调研队伍的建设。聘请有丰富调研经验的老师和写作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的老同志为全院干警授课培训。讲授如何撰写调研文章,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如何立题等;讲授案例编报要有典型性、新颖性,侧重法理辨析,避免照抄照搬裁判文书等等。通过授课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调研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管理,健全组织,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

    我院建立调研层级组织机构,形成在院党组带领下,以研究室专职调研为主、各业务庭业务骨干兼职调研为辅的调研网络。

    一是班子带头,全员参与。“群雁齐飞头雁领”。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院长为副组长,各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调研,在立足于分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题性调研,中层干部督促,全体干警积极参与调研。我院每年年初制定调研工作计划,落实全院调研任务,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

    二是研究室牵头,各庭科协作。研究室作为调研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不仅带头搞好调研工作,更切实担负起了调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做到调研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施、有成效,保证了调研工作的前瞻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使调研工作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建立调研管理制度,使各庭室、各审判人员的调研材料能够及时反馈到研究室,确保了调研渠道畅通,形成一个以研究室为龙头,各庭业务骨干为主体、全院干警共同参与的辐射全院的“大调研”工作格局。

    三是课题组引路,集体完成。建立这样一种上下联动、互相协调的联合调研机制,使调研工作实现了整体联动,联合攻关。在落实过程中,以文件形式公布每个部门当年拟开展的调研课题和撰写的论文,成立由专职调研人员和庭室业务骨干部组成的调研课题组,集中集体智慧,不断完善和提高调研重点课题的质量。

    四、强化考评,健全制度,推动调研工作健康发展

    我院强化调研工作考评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有力地推动了调研工作的发展。

    一是建立调研工作量化工作制度。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调研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将任务分解到各庭科室,各庭科室须按任务要求有计划地完成调研任务。同时,将各项量化指标及奖惩规定列入《虎林法院目标管理考评实施方案》进行考评。

    二是建立调研完成情况通报制度。每月以庭科室为单位将调研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公示,使院领导及庭科室负责人及时了解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各庭科室之间的工作差距,督促后进部门鼓足干劲,迎头赶上。

    三是建立调研工作年终考核制度。将调研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法官业绩考核内容,作为对部门和个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调研任务的部门,不得参加年度各项先进集体的评比,该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也不得参加先进个人的评选。

    四是建立调研奖惩激励鞭策制度。对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会议交流的调研成果均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大优秀调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体现鼓励调研多出精品的价值取向,对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调研成果给予重奖,鼓励多出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每年年终,按照《虎林法院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我院干警最多能够得到调研奖励3000余元,因未完成调研任务扣罚目标责任制奖金的干警最多扣500元,真正做到了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了广大干警参与调研的积极性。

    五、强化实效,突出重点,围绕专题抓调研

    专题调研工作是法院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掌握审判动态、进行科学决策、正确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全面提升法官素质的有效途径。两年来,我院完成专题调研26篇。重点从“四个层面”搞好调研工作。

    一是围绕重点搞调研。如院长冯印奎撰写的《服务科学发展是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努力提高执法公信力》以及研究室撰写的《强化措施,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关于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规范化问题的调研》、《关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等,把调研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审判工作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调研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

    二是抓住难点搞调研。例如虎林法院课题组撰写的《如何化解执行难》、《如何提高案件质量》、《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制度的调研》、《浅议物权法对执行工作的影响》等,着重抓住审判工作和司法实践中的难点,进行深入调查,多层次思维,作深刻剖析,透过现象,洞察本质,以达到指导服务工作的目的。

    三是关注热点搞调研。特别提出的是省法院主办的《黑龙江审判》、《龙法政工》上采用我院院长冯印奎撰写的《关于虎林市法院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调研》、《对虎林法院法官断层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室撰写的《法官与律师应良性互动,共创调解联动机制》、《虎林法院对于财产刑执行主体若干问题的调研》、《虎林法院关于对合议制改革的调研》等,牢固树立了调研工作服务大局的意识,及时对审判中各个环节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力争用调研“精品”促进审判工作。

    四是围绕统计数据搞调研。如《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案件量刑分析》、《虎林法院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进行分析研究》、《对农村离婚案件中妇女土地权益保护情况的分析》、《交通肇事案件上升情况分析的调研报告》等,通过司法统计分析,查摆问题,发现工作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对审判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推动了审判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六、强化服务,拓宽渠道,确保调研成果转化促审判

    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是调研的生命力所在。我院不断完善调研成果转化机制,在建立和完善效率快、层次高的调研成果转化机制上狠下功夫,确保调研工作真正发挥服务作用,做到切实让调研成果为审判决策服务。

    一是精心调研。组成领导、专家、业务骨干“三结合”的调研队伍,制定科学的调研方案,灵活运用多种调研方式,全面收集第一手材料。二是精写报告。通过征求意见、邀请专家论证等方式,反复修改完善,努力做到调研报告阅之有益、思之有理、行之有效。《关于虎林市法院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调研》、《对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的调研》就是这些措施下各庭科室集体智慧的“精品”。三是交流成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院干警参加的调研成果交流会,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由党组和业务精英组成评审委员会,将调研成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颁发奖金,以鼓励干警努力多出“调研精品”,弘扬调查研究之风。四是拓宽渠道。努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根据相关调研成果制定了《虎林法院促进农业生产便民承诺》;向虎林市民政局提交《关于婚姻登记应注意的问题》的司法建议;将科学化管理的调研成果——目标管理考评纳入虎林法院工作管理,以规范性文件或信息专报的方式转化;同时,我院还以专题报告、新闻宣传的方式转化调研成果。

    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院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在“调研上档次”、“调研出精品”等方面还需要下大力气。虎林法院正立足实践,自我加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开创我院调研工作的新局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