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偶然地翻到了兰晓龙的小说《士兵突击》,于是马上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它,连自己都觉得有点惊讶。记得以前曾经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电视版的《士兵突击》,一直很喜欢这部影视作品,如今终于看到了原著,怎能不让人兴奋呢?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原著情结”,看到好的影视作品总会想着原著一定更精彩,所以很多人觉得由金庸的小说拍出来的影视作品逊于原小说也就不足为怪了。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一位英国女士在电话里向他求见,他只是反问了一句:“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钱老的幽默与睿智让人拍案,而这位女士想要“顺藤摸瓜”以一探“源头”的好奇心理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今天下午的我,就与这位女士有着同样的心理。
看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有两个,其中一个当然是主人公许三多,而另一个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成才。这两个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仿佛是作者故意写出来作比较的两个极端。许三多是“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重情重义”的代名词,而成才在人们看来只是精明过头、世故、冷酷和自私。但我依然欣赏成才,因为他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许三多则显得太不真实,太像是一个为影视“神话”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人物。说到底,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生活中“成才”很多,但是却很少能看到“许三多”,或者说,即使有像许三多一样的人,也一定不会像他那样“有那么多的枝枝蔓蔓”。
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到处都是飞奔的脚步,很多人都在卖力地奔跑、奔跑,一路狂奔,生怕比别人落后,却从来不曾稍稍停下脚步等一等离自己越来越远的道德和灵魂。这样的一个世界,还有许三多的生存空间吗?
在这个到处飘扬着舍我其谁大旗的商业社会,让许三多在现实中活下去比在电视剧中存在要难得多。没有人会像剧中战友那样去真诚地帮他,他那套笨拙的坚持在知识经济时代也缺少释放的空间。这个强调狼性的商业社会,单纯的许三多极其可能成为第一只被吃掉的羊。
话说回来,成才真的有那么讨厌吗?其实人们最反感他的或许只是他的个人利益第一的价值观,而事情也不外乎就那几件:为了自己的前程离开钢七连去红三连当班长,这是为了升职;A大队选拔的时候在终点前扔下许三多和伍六一独自离开,这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且事实也表明,即使三个人完成任务名额也只有两个,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除此之外还有吗?我想不起来了。但是我们认真地想想,如果同样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事实上,我们一直在用一个极其理想化的标准评判成才,而这个标准,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我们必须承认:成才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错。就像许三多说的那样:他这个人,总是让自己占足了理。他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懈的努力。他只是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他放弃了一些东西。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许三多是棵树,而他却是根电线杆。
或许,这个世界更适合成才吧!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其实有太多成才这样的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努力奋斗,可是为了这些却牺牲了业余时间、亲情、友情等很多很多的东西。当有一天达到了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却发现除了物质上的东西以外,什么都没有了。曾有过这样的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途,重要的不是终点在哪里,而是沿途所看到的风景。像成才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是不会停下来看沿途的风景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所以你不能说成才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就连他在老A选拔赛的最后关头抛下许三多和受伤的伍六一的行为,你也不能说他是错的。因为他的分析是非常理性的:当时只剩下两个名额了,就算他们两个把伍六一背到终点,伍六一也不可能入选老A。袁朗对他的分析很透彻:钢七连只是他待过的一个地方,“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从来没有真正地记在他的心里。其实,在我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所奋斗的时候,我们应该时不时的停下自己的脚步,多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多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亲情、友情等一些非常非常珍贵的人生财富。成才肯定比许三多更容易成功,开上跑车,住上豪宅,牵手佳人,甚至可以扮演好世界上任何一个高难度的角色,但他唯独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其实这就是这个拧巴的世界和我们这群拧巴的人。我们可以继续认真而执着地扮演着成才,但我心底最深处还是宁愿像许三多一样傻傻地、好好地活着,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因为许三多是我们所有人最初的模样,古朴而真挚,善良而单纯。我们以文明的名义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复杂冰冷,我们相信科技终将可以将每一张渴望美丽的面孔整得光彩照人,但我还是会有一种迷惘:这是人类的进化还是退步?或许我们为了生存还不得不继续像成才一样活着,但我们应该拥有和许三多一样的灵魂。
想起在第十四章,进入老A参加训练的军人们经历了一次超越体能极限的野外五十公里强行军后,吴哲和许三多有如下的一段对话:
“许三多,我现在真有点服你。这么多天之骄子、军中新贵都顶不住的时候,你还一声不吭地在跑,你跑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
“没想什么”,许三多说。
“不可能,我看你那时候的眼神,你在想事。”
许三多说:“真没想什么,人生就是一场长跑,有什么想呢?”
吴哲有点哑然了:“就是这个?”
……
“那你的目标是什么呢?要说是长跑的话,你的终点在哪?”
“没目标,也没终点,多走一步就是终点,再走一步这上一步就是起点。”
其实做成才还是做许三多或许并不重要了,关键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很多时候,正因为没有选择的缘故,我们反而走对了路。”不管怎么样,时间列车在向前行驶,我们也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就像兰晓龙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如何长大的故事。虽然故事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同样精彩。